當前肉雞養殖的現狀
對家禽養殖業來說,近兩年似乎不是很太平。
案件一
自2011年初至現在,從我國北方的白羽肉雞到南方的三黃雞(快大),大面積發生了一個“怪病”:進雛幾天后,雛雞就出現打噴嚏、甩鼻、個別伸頸張口呼吸、流淚、結膜炎等臨床癥狀,按照“支原體”、“沙門氏菌”、“傳喉”等病治療,療效甚微。隨著病情發展,出現嚴重的非典型法氏囊、新城疫、變異禽流感等混合感染并出現數量不等的“零星”或大量死亡。不少地區用盡了能夠想到的各種辦法(注射干擾素、法氏囊抗體、新城疫Ⅰ系活疫苗、利高霉素、頭孢類藥物以及投服大劑量的金剛烷胺、金剛乙胺、頭孢類藥物、干擾素、胸腺肽等等),均療效甚微或無效,不少雞群“養不到天數”還是以“淘汰”處之,給肉雞雞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不少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老板、獸醫、養殖戶都陷入了極大的困惑:如此下去,這“(肉)雞”還能養嗎?!此病如此難治,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是獸醫診斷和用藥有誤還是“藥物質量有問題”?
案件二:
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大面積出現的肉鴨“腳癱”病和種鴨、產蛋鴨大幅度降蛋及大批死亡,讓我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肉鴨養殖業遭受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疾病來臨時,在江浙、山東等地,養鴨戶欲哭無淚:一只種鴨1個療程的治療費用個別達到了8~10元,但是還是控制不了死亡和讓產蛋恢復;10000只肉鴨,因腳癱結果出欄不到8000只。如此嚴峻的形勢,盡管肉鴨苗的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只9元(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卻沒有多少養鴨戶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案件三:
肉雞養殖業還有一個病就像幽靈一樣徘徊,這就是傳染性腺胃炎。近年來的腺胃炎、腺胃-肌胃炎已經成了“常規病”,給肉雞養殖業造成了不少的損失,用藥成本也為之大增,料肉比升高帶來的損失更不可估計。
案件四:
2011年3月,山東某養殖戶飼養的近萬只蛋雞,到了開產日齡卻出現了機體迅速消瘦及大批量死亡(有專家指出系禽“白血病”),最后幾乎全群淘汰。短短數日,幾十萬投入血本無歸。一個農民承擔如此大的損失,誰負此則?其實,近兩年來,像山東這位養殖戶遇到的情況在全國比比皆是,那些只是沒有新聞媒體的曝光而外界知之甚少罷了。曾經一度盛行的“血管瘤”,也讓不少商品場和種場告別了家禽養殖行業。
案件五:
2011年的3.15,對雙匯集團來說,是一個噩夢,短短數日,雙匯上百億的損失讓人們再次繼“紅心蛋”、“毒大米”、“毒牛奶(三聚氰胺)”之后,發出了深深的感嘆:還有什么東西能吃???!2011年4月11央視報道的浦東華聯超市“黑心饅頭”,讓中國的老百姓感受到了比“核輻射”更現實和更嚴峻的生存危機,也反映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全社會對整治食品安全的決心和步伐。
案件六:
2010年8月,“超級細菌”讓全世界震驚;2010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一篇《肉里咋吃出了抗生素》的報道“新生嬰兒對七種抗生素耐藥及我國畜禽養殖每年消耗9.7萬噸抗生素”讓全社會感到擔憂。
上述事件說明:
第一,耐藥性和遺傳疾病,使畜牧業面臨的疫病風險越來越大;
第二,為了治療畜禽疾病,濫用抗生素已經引起社會關注;
第三,為了保障人體健康,政府對食品安全監控將越來越嚴,抗生素也將會納入監控之列。
事到如今,面對如此嚴峻的疫病風險、病原微生物的廣泛耐藥以及肉、蛋、奶等食品抗生素殘留造成的人體危害等,探索和實踐一套既能保證、改善生產效益又能提供優質、安全食品的飼養管理方案已經成為畜牧行業特別是家禽養殖行業面臨的當務之急,也是養殖業壯大發展的必然選擇。
聯系人:孫國慶
手機:18663609582
電話:0536-6102988
郵箱:qfsw@xssyy.com
地址: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濰北農場總場轉盤